2021年即將接近尾聲,回顧這一年,基金業(yè)發(fā)生了不少變化,其中一個重要的事件便是外商獨資公募基金進軍中國內地市場。
這一年,三家外資公司獲得證監(jiān)會批復,允許以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的形式開展業(yè)務活動。同時,第一只外商獨資公募基金產品正式發(fā)行,并于12月初首次打開申購。
然而,業(yè)界對于其進入中國內地市場的過程、具體的團隊設置、投資理念等仍有諸多好奇。同時,其對內地公募市場的影響亦引發(fā)市場關注。
總體來看,受訪的外商獨資公募公司對于中國內地市場的重要性達成共識;其對本土人才的渴望亦有目共睹。
三家外商獨資公司先后獲得公募牌照后,業(yè)內紛紛猜測,未來外商獨資公募的逐步進入將對內地公募基金的發(fā)展產生怎樣的影響?是否會加速行業(yè)內卷?
“有競爭對投資者來說是一件好事情。”外商獨資公募說道。
“不會卷。”內地基金經理表示。
邁出第一步
2019年10月11日,證監(jiān)會新聞發(fā)言人高莉表示,自2020年4月1日起,在全國范圍內取消基金管理公司外資股比限制。
2020年4月1日當天,貝萊德金融管理公司(以下簡稱“貝萊德”)和路博邁投資顧問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路博邁”)率先提交了公募基金管理公司設立資格申請。
時間轉至2021年,貝萊德、富達國際和路博邁獲得證監(jiān)會批復,可在中國設立外商獨資公募基金公司,另有多家公司已提交申請,正等待批復中。
貝萊德是第一家獲得證監(jiān)會批準、以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的形式開展業(yè)務活動的外資獨資公司。2021年6月,貝萊德基金舉行了開業(yè)儀式。
8月,富達國際獲得證監(jiān)會批復,同意富達在中國設立外商獨資公募基金公司。9月,路博邁基金亦獲得批復。
“我們感觸最深的是見證了中國資本市場不斷開放的進程和決心。” 富達國際中國區(qū)董事總經理李少杰在接受經濟觀察網采訪時感慨道。
回想起提交公募牌照的申請和沖刺階段,李少杰印象深刻,當時幾乎跨越了國內疫情較為嚴重的一段時期,團隊不得不在家辦公。不過最終通過各方協調成功拿到申請,向外商獨資公募基金管理公司邁出了第一步。
李少杰表示,作為最早進入中國的全球資管公司之一,富達國際十幾年前就堅定認為中國資本市場必將深化改革不斷開放,這也是外資基金公司堅持等待成立外商獨資控股公募基金公司的原因。
“2021年是貝萊德基金在中國市場展業(yè)元年。” 貝萊德基金總經理張弛如此形容。
張弛提及,貝萊德在15年前便開始在中國開展相關業(yè)務,對中國市場的理解也是不斷加深。
9月7日,貝萊德中國新視野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正式成立,基金成立規(guī)模近67億元,認購總戶數超過11萬戶。12月1日,該產品首次打開申購。
“我們感受到了廣大投資者的熱情、信任和支持,也是我們前進的動力。”張弛表示。
本土化嘗試
近年來,中國金融市場的參與主體正在發(fā)生著深刻的變化,A股市場日臻成熟——這是外資獨資公募的共識。
在富達國際看來,隨著外資持續(xù)加碼中國市場,外資機構投資者所占比例也持續(xù)上升,帶來了價值投資和長期投資理念,這將進一步促進中國金融市場的結構性轉變和去散戶化過程,令A股市場更趨成熟,提升證券市場的有效性。
基于此,富達國際和貝萊德在進行中國市場投資的過程中都做了本土化的嘗試。
以富達國際為例,在投資過程中,富達國際在全球各個市場都遵循基本面研究投資框架,實行自下而上甄選個股的方式。此外,富達國際在2011年開始就在為進軍中國市場做準備,在本土招聘投研團隊,并把原有的投研體系帶入中國。
貝萊德則表示,相較國際市場,在投資中國市場時,需要特別注重兩點。其一,中國是經濟周期相對較短、行業(yè)變化較快的市場,因此用長遠眼光關注企業(yè)可持續(xù)增長的能力,比抓住短期內的機會更為重要,需要更加關注優(yōu)秀的企業(yè)以及它們的長期價值。其二,由于中國市場具備波動性相對較高的特點,需要更加關注風險調整后的收益。
加速內卷?
近年,隨著中國內地公募市場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基金公司之間的競爭也越發(fā)激烈。
多名基金經理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外商獨資公募進中國不會對加劇行業(yè)的內卷程度。其中一名大型公募基金經理認為,海外基金公司的優(yōu)勢在于量化與系統化交易方面,而主動權益類基金的管理需要對本土文化有著更深的理解,從這一方面來看,外商獨資公募并沒有太大的優(yōu)勢,相關產品大概率會由對中國市場更為了解的本土基金經理管理。
事實也正如上述基金經理所言。
以貝萊德中國新視野混合為例,其由唐華和單秀麗共同管理。公開資料顯示,唐華獲得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為特許金融分析師(CFA)。曾擔任貝萊德投資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投研董事、英國施羅德集團上海代表處首席代表、中原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資產管理總部研究總監(jiān)兼A股投資經理、香港鮑爾太平有限公司上海代表處資深研究員、東方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策略研究員。
單秀麗則是非常典型的由貝萊德自行培養(yǎng)的基金經理。她擁有美國理海大學理學碩士學位,金融風險管理師(FRM)資格。曾擔任貝萊德投資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投資經理,貝萊德資本管理公司(威明頓,美國)量化風控/收益分析師。
張弛在采訪中表示,目前貝萊德公募基金公司已經建立了一支專業(yè)的本土團隊,負責投資、研究、產品設計及開發(fā)、風險管理、銷售/客戶關系以及其他企業(yè)職能等。而貝萊德基金的基金經理及投資團隊亦擁有多年A股證券市場投資研究經驗,對中國市場有著深刻的洞察,并秉持長期穩(wěn)健的投資理念和風格。
李少杰也透露,在富達國際上海的團隊中,接近一半都擁有在海外留學或工作的經歷,這對于他們在外資機構工作和融入有一定的幫助。但同時,很多部門的核心骨干成員,同樣也有很多從本土同業(yè)直接招聘的優(yōu)秀人才,本地洞見不可或缺。
從這一層面來看,對人才的爭奪何嘗不是基金公司之間“內卷”的一部分?
“不過,競爭對投資者而言是件好事。”李少杰補充道。
啟發(fā)
“外商獨資公募公司的加入,可能在人才培養(yǎng)模式、激勵機制、公司治理結構等方面對內地基金公司有所啟發(fā)。”前述大型公募基金經理感慨。
以富達國際對基金經理的培養(yǎng)機制為例,從大學將人才招聘進來開始,平均用9年的時間將一個研究員培養(yǎng)成基金經理。成為研究員后,會經過三次不同行業(yè)研究的輪崗,也可能去到海外市場工作。研究員成熟之后并非直接轉為基金經理,如果公司認為其適合管理客戶資產,才會進入“基金經理學院”(PortfolioManager Academy)制度,在那里繼續(xù)經歷半年到一年半的培訓和考察。隨后會由資深基金經歷以老帶新,確保投資理念一脈相承。在成為基金經理之前,富達會提供資金為其做實盤操作。
在這樣系統下培養(yǎng)出的基金經理,投資理念始終一脈相承,其所產生的文化認同也減少了人才流失的可能性。
在激勵機制方面,中國公募基金行業(yè)的競爭更多的是以一年期為主的短期業(yè)績排名的考察。相較之下,外資基金公司更多以長期滾動激勵機制為主,以基金經理相對于指數和同行的長期表現實行獎勵,并跟蹤和評估其過去幾年的表現來發(fā)放獎金。不過,據了解,目前已有部分內地基金公司對基金經理實行長期考核機制,考核周期已達3年。
文章來源:經濟觀察報